【价 格】纸介版:7200 电子版:7200 纸介+电子:7500
【交付方式】电子版Email / 特快专递
汽车零部件市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额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在减缓。2015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上升速度明显,同比增长15.0%。但是2016年以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16年汽车零部件市场固定投资金额同比只增长了5.9%。2017年1-9月增速达到15.4%,全年有望回到2015年水平。汽车零部件市场固定投资额的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整个行业低速增长的背景,今年以来的增速恢复性提高来源于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
图:零部件市场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亿元)
当前整个汽车产业发展放缓,传统零部件的毛利率在逐渐下降。零部件自主厂商的产品更多地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在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工艺水平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还难以适应跨国汽车企业对整车匹配的较高要求。因此许多零部件自主厂商纷纷寻求产品业务上的转型,力图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市场占得一席之位。
图:汽车制造行业毛利率及毛利率增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由于技术壁垒和规模成本的要求,零部件产业大多通过兼并收购来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从而实现业务转型。目前进行兼并收购的自主厂商在传统业务基本上已经达到一个较大体量,在细分领域中做到了较强的市场地位,但由于毛利率的下降以及新旧技术替换的原因,它们正在努力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开拓新产品市场。原有业务的规模以及客户积累保证了业绩,于此同时自主厂商积极布局3-5年汽车产业前端,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自主零部件厂商的兼并收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内市场的兼并收购,另一类是跨国收购。国内市场的并购一方面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细分产品的集中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完善自身的产品线,实现产品的全覆盖,这可以显著帮助零部件自主厂商实现扩张以及提升市场份额。跨国并购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效提高产品的技术壁垒。此外通过对于不同领域的海外零部件厂商并购,自主厂商可以迅速切入新产品市场。目前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轻量化发展的趋势下,一些传统零部件厂商选择在这些板块布局,未来有望力拔头筹。
表:2017年汽车零部件自主厂商并购事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观研天下(Insight&Info Consulting Ltd)发行的报告书《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主要研究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公司多年来已为上万家企事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我们的客户涵盖了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华特迪士尼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上百家世界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内容可以应用于多种项目规划制订与专业报告引用,如项目投资计划、地区与企业发展战略、项目融资计划、地区产业规划、商业计划书、招商计划书、招股说明书等等。
第一章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调研
一、汽车零部件全球贸易格局分析
二、世界汽车零部件商的新特点
三、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经营规模的分析比较
四、世界领先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力拓展亚太市场
五、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发展趋势
六、世界变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跨国汽车公司全球采购战略
一、汽车厂家开展零部件全球采购
二、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
三、世界各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三大梯队格局
四、跨国汽车公司全球采购模式
五、代表厂家
1、美国通用公司
2、日本丰田
第三节 2018年全球部分国家汽车零部件市场调研
一、日本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业分析
二、韩国汽车零部件分析
三、泰国汽车零部件业市场调研
四、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分析
第二章 2018年国内外汽车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8年世界汽车行业运行分析
一、世界汽车产量连续两年下滑
二、2016-2018年世界各国汽车产量统分析
1、乘用车
2、商用车
3、同比分析
三、世界豪华汽车销售情况分析
第二节 2016-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数据分析
一、中国汽车产量分析及同比分析
二、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分析
三、中国汽车进出口数据同比分析
四、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第三节 2018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运行分析
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2018年汽车电子业规模分析
三、汽车电子市场需求旺盛
四、2018年中国汽车电子细分市场调研
第四节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国外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中国汽车出口
二、中国汽车行业自身存在的缺陷
三、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人才紧缺难题
四、中国汽车产业应坚持走精益生产之路
第三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新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大规模整合
二、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工厂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击海外收购
第二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分析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
二、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比较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布局新能源领域
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获突破
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提速
第四节 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启动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十年历程
二、我国正式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
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深化
四、2018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成本分析
五、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五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存在的问题
一、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滞后问题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独资化问题
三、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要警惕反倾销
四、中资汽车零部件受困本地采购
五、汽车零部件业面临新考验
六、外资垄断关键零部件技术
七、缺乏零部件供应体系成中国汽车业发展桎梏
第六节 汽车供应链特征与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一、汽车供应链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汽车供应链现状
三、我国自主零部件产业发展建议
第四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深度剖析
第一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分析
一、中国汽配市场发展综述
二、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产值分析
三、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四、2018年汽车零部件业4大关键词
五、生存环境恶化零部件行业产权交易频繁
第二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一、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销量分析
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抢滩中国市场
四、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成本复苏分析
第三节 2018年部分零部件业发展动态
一、零部件产业集群决定汽车集团发展的未来
二、湖北十堰市汽车零部件市场调研
三、北京各区县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集群详述
四、天津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正式成立
五、广东汽车零部件出口分析
六、宁波汽车零部件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七、2018年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情况概述
八、2018年长春汽车零部件企业全力挺进北美
第五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渠道分析
第一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分析
一、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优势
二、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劣势
第二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渠道分析
一、渠道商买家数量及分布情况
二、汽车配件渠道商采购决策流程及关键环节 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公司采购模式与趋势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影响
第六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外贸分析
第一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一、2018年中国出口汽车零件特点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海外销售形势分析
三、中国零部件出口遭遇贸易壁垒
四、零部件企业应对反倾销
第二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情况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进口税率上的“攻防战”
二、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的思考
三、对零部件进口争端可能结果的思考及对策
四、汽车零部件业应拿起反倾销武器
第七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调研
第一节 轴承业发展分析
一、轴承行业总体需求规模分析
二、轴承产量分析
三、汽车用轴承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1、汽车用滚珠轴承
2、汽车用锥形滚子轴承
3、汽车用鼓形滚子轴承
4、汽车用滚针轴承
四、中国汽车轴承配套市场调研
第二节 车轮与轮胎行业发展分析
一、市场动态聚焦
二、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三、市场供给情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中国汽车车轮与轮胎配套市场调研
第三节 汽车发动机行业调研
第四节 汽车车身分析
第五节 汽车电子分析
第六节 变速箱分析
第七节 汽车滤清器分析
第八节 汽车玻璃分析
第九节 汽车底盘分析
第十节 其他汽车零、附件分析
第八章 2016-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6-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 2016-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 2016-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分析
二、费用分析
第五节 2016-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九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全球汽车业整体格局变化分析
二、全球汽车业整体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三、全球车企扩张模式的选择分析
四、零部件供应商整合并购潮分析
五、汽车格局变化对中国市场影响分析
第二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仍处“战国”时期
二、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分析
三、台湾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布局大陆市场调研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海外扩张分析
五、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六、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竞争力评价
七、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低价竞争及对产业的影响
第三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QSTP分析
一、质量
二、服务
三、技术
四、价格
第四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路情况分析
三、国内零部件企业整合资源应对措施
第十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 2018年汽车零配件行业营销模式分析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渠道
二、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的营销模式选择
三、中国汽车零配件销售渠道模式
四、汽配超市成为汽车零部件新的销售模式
第二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营销渠道构建
一、加入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之路
二、加入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
三、加入国内汽车集团集中采购与配套体系
四、进入汽车售后维修服务体系
五、进入汽配市场(城)销售渠道
六、建立和进入汽车零部件连锁销售体系
七、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
第三节 汽车零配件的网络营销
一、中国汽车零配件网络化经营现状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优势
三、网络化是汽车配件经营的必经之路
第四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营销服务体系重构
一、营销服务体系重购的因素
二、营销服务新体系构建原则
三、营销服务新体系结构及职能
四、营销服务新体系的有利之处
五、营销服务新体系实施策略
第十一章 2018年世界汽车零部件主要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德国博世集团
第二节 日本电装公司
第三节 德尔福
第四节 法国法雷奥集团
第五节 美国天合汽车集团
第十二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重点厂商运营财务指标分析
第一节 万向集团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陕西东风车桥传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北京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节 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一节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二节 山东隆基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三节 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四节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五节 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三章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发展预测
一、黄金增长期预测
二、供应商数量预测
三、配套市场竞争预测
第二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发展趋势
一、出口和国际化趋势
二、内外资零部件企业竞争趋势
三、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趋势预测
一、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预测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四个发展方向
三、轻量化成为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方向
四、长三角地区将逐渐形成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地带
五、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大有可为
第二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中长期发展趋势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未来增长点
三、中国中型汽车机械零部件市场的发展预测
四、汽车售后零部件市场的趋势预测广阔
五、加大力度做成精品成国内汽配市场的发展趋势
六、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俄罗斯贸易前景广阔
第十五章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第二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二、《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三、《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第三节 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十六章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商机与风险测评
第一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周期分析
第二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车用柴油发动机前景光明
二、我国轮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三、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业前景光明
四、汽车传感器市场加快成长
第三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前景预警
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二、市场竞争风险
三、技术供给风险
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
五、进退入风险
第四节 2018-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特点及策略点评
一、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的特点
二、国内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分析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策略
第五节 专家建议
(GYGSLJP)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观研天下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
由于卫星应用涉及众多不同的领域,而各个领域在应用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应用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下图是简化的卫星应用产业链结构图,仅勾画出应用产业链的大致轮廓。
从下图可以看出,卫星应用产业上游主要涉及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卫星地面设备与网络的建设;下游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在交通、通信和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较为普及。
卫星应用及运营涵盖面较广,包括消费服务(指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广播和卫星宽带等业务)、卫星固定服务、卫星移动服务、遥感业务和航天飞行管理服务。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分,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
卫星应用产业链分析图: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卫星产业价值链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链的后端客户服务部分贡献了70%-80%的收入,利润率高达35%。整个投资的重心在于后端部分。然而我们主要是对针对新材料在卫星制造方面的投资机会分析。
从小卫星的研制成本结构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单纯的材料部分,在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正是由于材料部分的成功突破才奠定了卫星产业向微型化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占比为68%;上游产值相对较小,仅为15%;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占比17%,较上年提升5%。下游产值占比的增加,符合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这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在从初级阶段迈向成熟。
据了解,目前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配套齐全;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品类已初具规模,初步具备针对行业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综合的能力;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采集、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
随着整个北斗产业化应用进程的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紧密合作,解决北斗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实现了抱团发展。同时,在产业布局层面,需要全产业共同努力打造一家龙头企业,来应对当前的最佳发展机遇期。
以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例,我国推出了各种政策积极鼓励对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研发。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北斗芯片领域禁止外企进入,因而芯片的国产化率较高。业内人士认为,芯片企业将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受益最多。
导航终端产品包括各类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天线和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接收设备,如车载设备、船载设备和手持设备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北斗规模的应用日益扩大,市场稳定增长,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时期。随着军队、行业及大众用户对时空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北斗应用市场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保持稳定增长。
在卫星通信领域,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的陆续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实现了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地区用户提供整星在轨交付服务。这些成果对中国航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卫星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对应,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虽然进入21世纪后卫星通信在与地面有线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的激烈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但随着新需求的出现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正跨入一个新时代。
目前,国际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通信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卫星多媒体广播(DMB)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卫星音频广播(DAB)到卫星视频广播(DVB),再到DMB,通过卫星广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目前,DMB发展趋势最好的是欧美、日本和韩国。
(2)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卫星应用的支柱产业。随着各国数字电视进程的加快、卫星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推广应用以及大型体育和媒体盛事的催化,付费卫星电视平台得以迅速增加和发展。目前卫星直播产业是唯一能与地面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竞争,并拥有一定优势的产业。
(3)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正在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是商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卫星终端设备费用的不断下降,以及用户对高速因特网接入需求的迅速增长。
(4)移动卫星通信仍然是目前卫星通信发展较快的业务之一。
(5)卫星通信在军事通信、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国家应急救援和救灾通信等政府、军用业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
随着产业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呈现出如下特点:
(1)新业务新需求的出现,对卫星通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牵引作用。更高的通信频段,更大的通信容量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主流。Q频段(33~55GHz)、U频段(40~60GHz)的卫星及通信有效载荷研究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
(2)随着通信卫星星上交换能力的增强,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互联网协议IP包交换的体制研究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3)随着宽带多媒体业务在卫星通信市场份额的扩大,地面多媒体业务的标准协议对卫星通信领域的适应性研究也在成为热点。例如适合多媒体不对称传输的基于卫星的DVB(DVB-S、DVB-S2)和基于卫星的回传链路(DVB-RCS,Satmode)标准研究和实现等。
未来卫星通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天地融合中越来越趋向“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端到端服务,把所需要的内容和通信服务直接传送到客户,如卫星电视直播、移动数字音频/视频/数据广播、因特网内容投送、远程教育和远程监控等。
未来10~15年,预计全球卫星通信业务可能的发展趋势是:
(1)天地融合,自成一体。即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组成星地混合网,二者互连互通,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卫星电视直播业务仍然是卫星通信广播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达国家正在开拓高清晰卫星电视直播市场。
(3)卫星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定位将主要转向政府或军方市场,以及地面蜂窝网覆盖不到的人口非稠密地区。
(4)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卫星系统的安全与防护日益受到重视。
(5)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将成为新的亮点。
(6)数字化、网络化、IP化和宽带化。
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说明:
(1)总体上看,我国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已步入产业化轨道,达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相应的国内卫星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得到了较好发展。另外,通过宽带多媒体卫星传送的卫星互联网接入已开始投入使用。
(2)卫星电视广播是国家经营的特殊行业,已形成规模应用。包括中央电视台、全国31个省市电视台及中国教育电视网的近50套电视节目和31套音频广播节目,均已通过卫星向全国和全球广播。
(3)电视直播将使全国97%以上居民使用0.45~0.6m天线直接接收150套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以补充有线电视网的能力。
(4)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是我国较早开展的业务,主要是代理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Inmarsat卫星和全球星等公司的卫星移动电话业务,但目前用户较少。
随着国内通信卫星及其业务的发展,国内卫星通信的技术热点主要是:
(1)新的技术需求引发高频段、大容量卫星通信技术的研发。如目前正在开展的多波束卫星通信技术。
(2)为提高通信卫星的星上交换能力,正在开展星上ATM交换体制研究。
(3)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成为发展的热点。
(4)卫星移动通信的相关体制、协议及配套技术等是研究重点之一。
(5)适合卫星通信特点的DVB-RCS标准研究、地面系统的配套技术、大型通信卫星地面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也是新的热点之一。
在卫星导航领域,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依托航天咨询成立的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国际合作中心积极支撑北斗办,与俄罗斯、阿盟、巴基斯坦及东盟各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开展合作。
目前,国际上GPS应用产业占据了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主导地位。汽车导航与监控产品及其它交通类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
同时,俄罗斯正在积极完善GLONASS系统,其中部分为第二代GLONASS-M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将得到升级。
欧盟正在实施GALILEO计划,中国等国家已加入到系统建设中,GALILEO不仅可以独立提供各类定位服务,还与GPS和GLONASS兼容。日本和印度也有意发展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国际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导航(主要是GPS)应用产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
(2)卫星导航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已在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其中车载应用仍然是市场的重点。个人定位和手机应用的增长比率将会在最近几年保持强劲增长。
(3)位置信息服务(LBS)及导航型手机成为发展的热点。定位导航组件嵌入以手机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产品,成为通信与导航定位和应急救援相结合的产品,主体市场将会从车载终端产品扩展到个人消费品市场,导航定位与通信的相互集成与融合,将给信息服务业带来蓬勃发展。
(4)卫星导航军用、空间应用呈现稳定的市场,应用领域继续扩展,技术进一步提升。
(5)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3S+C),为卫星应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各种不同组合功能的新业务和新型用户终端产品将会不断涌现。
由于GPS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发展热点已经转移到以下方面:
(1)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系统及网络导航等相关应用技术成为国际导航应用研究的最大热点,包括LBS系统设计、LBS手机ASIC芯片技术及导航IP技术。LBS手机ASIC芯片将完成卫星导航定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等功能的集成,导航IP技术的使用将进一步改善产品的体积、功耗等关键性能指标,满足大众消费应用的需求。
(2)GPS/GALILEO/GLONASS/WAAS或EGNOS多模组合导航技术将成为未来卫星导航的主要手段,是未来导航用户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3)卫星导航技术的空间应用将从目前的单星定轨、定姿向高精度、多星应用发展,主要是卫星星座、卫星编队飞行的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包括基于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测量、相对定位、时间同步等技术。
(4)武器装备导航集成应用技术将进一步深化。目前国外卫星导航在炸弹、导弹等投掷弹药及武器装备平台的集成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正在向制导炮弹卫星导航技术等难度更大的应用方向发展。
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近5年间,卫星导航技术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许多典型应用系统中。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已融入到我国现代信息社会建设的进程之中,且其产业化进程也在逐步开始加速。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GPS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地测量(测绘、勘探)、海上船只使用以及车辆定位监控等三大领域;
(2)个人手持型导航接收机、车载定位接收机的应用近年来开始逐渐升温;
(3)卫星导航交通应用是我国发展相对较好的领域,尤其是海上渔业、特殊行业车辆监控系统应用。
随着我国北斗一代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运行和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建设启动,以及导航产业化渐成规模,目前国内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热点已从GPS应用技术逐步向北斗兼容技术方向发展,主要包括:
(1)我国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技术。
随着国家对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重视,近几年北斗一代系统应用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在应急救灾、森林防火、监控等应用中的系统级设计技术,高精度授时技术及其延伸的高精度时频技术,应用ASIC芯片设计、OEM模块技术等。
(2)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用户机技术及北斗二代/GPS/GLONASS/GALILEO多模组合导航技术。
目前,与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同步,各类北斗二代导航用户机技术的研究也已展开。同时北斗一代、二代导航与国外GPS、GLONASS、GALILEO系统的兼容组合导航技术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包括北斗二代兼容型导航ASIC、OEM及用户终端技术等。多模兼容组合导航技术不但在国内,也是国际卫星导航终端技术的发展趋势。
(3)车辆、飞机、个人自主导航、网络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的车载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已经从前几年的监控系统技术逐渐发展为车辆自主导航技术,集成了GPS(或北斗一代)定位、GIS导航、通信、上网、娱乐等多种功能。飞机自主导航技术将与目前的飞机导航设备紧密结合,以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精度性能实现飞机的途中导航、终端区导航及相关信息服务。个人自主导航技术主要是基于LBS系统的手持终端技术、具有导航功能的PDA技术等。
(4)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技术。
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是未来导航应用产业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包括卫星导航通信服务(LBS)平台、地图与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平台、数字城市等集成应用系统设计技术。近期典型应用包括奥运工程、物流监控管理系统等。
在卫星遥感领域,多源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建成北京运管中心、南美和非洲等固定服务节点,初步形成了全球遥感服务的示范。该平台的卫星遥感移动接收处理站为“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提供航线保障、天气预报等多种服务。
近10年来,卫星遥感应用数据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数千个机构或企业从事或参与卫星遥感及其应用活动。其中,遥感商业化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有美国、法国等国家。
分析国际遥感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国际空间遥感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遥感成像机理与定量化反演技术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前沿方向,是遥感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前提和基础。
(2)政府大力支持遥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并通过政府补贴、放宽行业监管政策促进空间遥感的商业化、产业化,同时通过政府采购,拉动遥感产业市场需求。
(3)企业在卫星的设计、制造中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商用现货(COTS)产品,降低卫星制造成本。
(4)不断提高卫星遥感技术水平和图像质量,保持数据连续性,并降低图像产品的单价和起售价;运作方式采取按需提供服务模式,同时代销或经销非本公司的其他遥感卫星图片;盘活存档图像,发挥商业价值;提供不同级别的图像产品,使图像产品增值。
(5)商用卫星成像数据服务形成军民两用新产业,在轨遥感卫星提供军民两用服务。
遥感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市场的发展。目前遥感应用技术热点是:
(1)为提高遥感定量应用能力,定量遥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成为近期重点;
(2)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机科学、光电工程、模式识别、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等)来研究新型遥感器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
(3)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软件向网络应用环境下发展,进行各种遥感软件、工具和数据库的一体化集成研究,如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导航技术结合的3S技术,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等;
(4)各国正在积极进行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和遥感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解决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遥感数据缺少连续性和一致性问题,使新的数据源和技术嵌入应用于原有应用系统,促进遥感数据和相关技术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
在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数据成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重要遥感数据源,为查明资源状况、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灾害与环境监测方面:应用遥感卫星数据,作为灾害监测和预警的基础,及时提供给专家进行遥感监测,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在农作物长势监测方面:开展了江苏省农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获取的数据为指导农田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对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长势实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作物长势,预测了产量,并以此作为制定作物种植计划的基础。
我国在轨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被世界气象卫星组织纳入世界气象卫星业务应用序列,不仅为我国提供气象服务,而且为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气象信息、进行全球气象变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大气观测和气象预报方面:获取的数据能够大面积显示天气状况,是气象分析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提高了对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缩短了预报周期。
海洋卫星的应用,为我国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区域观测、海洋灾害预报、海洋资源普查以及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的主要热点是:
(1)遥感技术与多种高新技术(GIS,GPS等)进一步结合。目前遥感技术在构建“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中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并且在“3S”(RS,GIS和GPS)技术的集成方面更趋完善。
(2)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和遥感影像数据计算机处理中的共性技术开发。前者如实用的遥感模型和地表参数反演理论与方法研究,后者如多源遥感影像的融合、遥感影像变化监测、影像目标的识别与分类技术等。
(3)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大数据量遥感图像并行处理等遥感前沿技术与遥感的具体应用紧密结合,发展具有特色的技术系统,如高光谱农作物精细分类模型、水稻信息提取和分类的雷达遥感成套技术等。
(4)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和遥感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仍是当前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
(5)正在逐步开展下一代智能遥感卫星的星上预处理研究。
a)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管部门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管理建设维护、应用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等。另外,对于北斗关键元器件的研发设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负责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国防相关部门实施管理。
b)行业监管体制
1.国家相关部门对特种行业集成电路设计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首先根据相关标准对申请企业进行审查,确定相关企业是否具备研制特种行业集成电路的资质,所有从事特种行业集成电路产品研制和销售的单位均不得有任何外资成份,且必须拥有“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且是经认可的“军用电子元器件合格供应商”。然后再根据获得资质企业的规模、研发能力、技术方向等确定其可承接什么类型的项目。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相关部门采取定向指定、公开竞标的方式批准承接项目的单位。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相关机构并按照《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项目合同管理规定》对科研项目合同进行全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北斗卫星应用产品研发所属行业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等。
2、国防科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公司的军品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等,分别对军工企业的保密义务、军品政府采购、国防建设以及国防动员等作出了框架性规范。
为保障军品的生产,促进军工行业的规范发展和实现国家安全,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局及其他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国防科研管理、保密资质管理、军品质量管理、军品出口贸易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军工电子行业主要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有《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国防专利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军工产品定型工作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工作规程》、《国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军工企业对外融资特殊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关于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竞争性装备采购工作的意见》等。
由于卫星应用产业链涉及众多上下游领域,国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卫星应用方面的发展规划,主要是从卫星应用的细分领域进行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中国卫星应用行业主要政策汇总
颁布时间 | 颁发部门 | 政策 |
2013-04 | 中国气象局 | 《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 |
2012-08 | 科技部 | 《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
2012-07 | 国务院 |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2012-05 | 工业与信息化部 |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2012-05 | 工业与信息化部 |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2012-02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
2012-02 | 工业与信息化部 |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2011-12 | 农业部 |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
2011-11 | 工业与信息化部 |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
2011-08 | 国家海洋局等 | 《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 |
2011-07 | 国务院 |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
2011-06 | 国家测绘局 |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
2010-10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
2007-11 | 发改委 | 《关于促进卫星应用行业发展若干意见》 |
2006-02 | 国务院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卫星导航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它在军民两大市场均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军用市场、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其中军用市场和行业市场的与业性强、进入壁垒高;而消费市场的市场空间大、竞争程度也相对比较激烈。
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广泛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03-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走势图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2-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部分应用领域规模:亿元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国家相关政策为高精度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高精度导航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分不开的。近2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是中国高精度导航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家越来越重视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性文件和实施细则,鼓励并规范本行业的发展。已有的政策实施已取得良好效果,全国高精度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2月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出,集中资金补重点,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为精细农业的高精度导航产品的实施提供机会。据了解,住建部等国家机关正在筹划在高楼位移监测方面出台指导性政策。未来在其他应用领域也将会有更多细分领域的政策措施,政府支持将达到空前力度,逐步与世界上高精度导航应用先进的国家水平。
2)北斗导航系统持续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由中国独立设计制造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提供强大的导航续航、精确定位、授时等服务的同时,提供短报文通信,对于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和多方面导航定位应用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文件通知显示,中国正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社会驾考、驾培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测绘局等机构已经逐步装载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相应应用产品。随着北斗产业化的持续深入,中国高精度导航应用产业将得到高速发展。
3)应用领域的快速扩展为高精度导航带来无限可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逐步有单独产品向应用方向转变,即由硬件制造向软件和服务为主导过渡,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据统计,目前高精度导航产品可应用领域多到40多个。软硬件产品的结合,将使得高精度导航应用产品可适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4)国内厂商开拓海外市场的意愿强烈。
过去,高精度导航应用产品中涵盖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国外厂商控制,国内厂商在产品技术、采购价格等方面受到控制。但目前该情况在初步好转,国内厂商在某些器件设计制造和产品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国家在集成电路等产业设立专项的引导基金,将带动高精度导航产品零部件水平的提高,逐渐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另一方面,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更多厂商慢慢向产业链上游探索,并向产业链下游的应用方向拓展,更加自信的国内厂商不在只盯着国内小小的市场,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海外市场,在不断壮大中与国外顶级厂商一决高下,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国外某些技术垄断导致高精度应用产品技术依赖性强。
目前,中国是自主掌握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卫星导航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核心芯片、板卡等方面处于劣势,虽然我国在高精度导航应用市场上终端产品的销量大,但是在每个产品核心的导航芯片几乎为进口产品。一方面因为这些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对于研发人员的培养也需投入较大精力;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出口的元件并不是最先进产品,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此外,我国北斗系统有自己独特的接口设计,某些国外厂商控制着接口类型,而不愿意设计生产符合中国产品要求的零部件,因此国内厂商不得不适应进口产品的接口设计,或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自主研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导航产业健康地发展。
2)国内用户对于高精度导航应用产品认知度低。
高精度导航是近十几年才发快速发展起来的产业,高精度卫星导航产品在精细农业、海洋测量、消防安全等众多新兴领域逐渐兴起,其中某些新兴应用产品是近几年才投放市场的。企业的重视程度也相对不足,产品应用的拓展力度不够,导致这些新兴市场规模不大。该领域上市公司只有中海达、合众思创、北斗星通等几家,社会公众认知度不足。另外,交通、铁路、位移监测等行业产品多以整套系统出售,系统价格相当高,使得客户仍然会采取较为传统的手段,严重影响了这些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机械高精度导航设备应用方面,由于农民对于产品价格非常敏感,虽然我国耕地面积广阔,应用市场规模很大,但一旦出现国家政府补贴取消或者减弱的政策,将会严重打击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及部署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具备以下优势.
1. 在维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关键性产业中,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北斗系统具有优势;
2. 借助地基增强系统,北斗系统可实现厘米级定位;
3. 特有的短文通信功能,可实现北斗系统的双向通信.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北斗同美国GPS有相似的发展轨迹,都是先从军用市场入手,逐渐开放和开发民用市场。卫星导航产业链一般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配套地面设备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以及下游市场。前三个环节,均属于军事设施,其发展由国家掌控,企业参与的程度有限。北斗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里,民用市场将占到非常大的比重。
目前我国北斗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天线、GIS、板卡、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等基础产品也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游的各类应用终端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品类已初具规模。下游的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也开始进入应用探索阶段。
目前北斗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中游,反映出北斗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一、基础设施
提到北斗,人们最先想到是天上的一颗颗卫星,实际上,北斗系统除天上部分,地面也有很多工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地基增强系统。
地基增强系统是实现高精度导航的杀手锏。2014年9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和用户终端五部分组成。单一接收机易受电离层、对流层、以及周围电磁信号的干扰,难以实现高精度定位。地基增强系统的作用像一把“标尺”:基准站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形成相关信息,再由卫星、广播、移动通信等传播途径发给应用终端,应用终端利用差分增强信息修正误差,实现米、分米、厘米级及后处理毫米级的位置服务。
地基增强系统服务原理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建成了自己的地基增强系统,并已投入使用。例如2015年6月,我国最大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四川省北斗导航民用高精度基础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包括100座基准站组成,总投资超过1亿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可分别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实时定位,事后静态定位可达毫米级。2015年中,湖南省以及山东省青岛市也都建成了自己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并投入使用,系统可对该地区提供实时亚米级,事后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以及纳米级授时服务。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在全国布局建设15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
地基增强网,可使北斗卫星定位的时效性达到甚至超越GPS。同时,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基础产品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4年北斗芯片、板卡、天线等上游基础产品和高精度产品季度增幅都在20%-25%,基带芯片的单季出货量超过130万片,射频芯片单季出货量也接近130万。
长期以来,卫星导航产业中,95%的芯片市场被美国占据,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制约了北斗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如今,我国已实现了自主研发40纳米射基频一体化芯片,预计于明年初问世。40纳米代表着当今导航芯片较先进的工艺,将有效降低国产芯片体积大、功耗大等一系列问题。数据显示,当芯片产量增加10倍,芯片的价格将是原来的1/3,整机也是如此。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出货量明显增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购置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未来北斗逐步替代GPS将成为常态。
随着涉足北斗产业的公司越来越多,市场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焦点已经从初期的“可不可用”上升到“好不好用”。行业应用扩展不断催生新兴市场,原本集中在测绘领域的高精度应用,目前已开始向驾考、形变监测、精准农业、机械设备等领域进军,其中驾考驾培的市场规模已超过6亿元。高精度产品的单价也从几年前的每台10万元降到现在的3-4万元。
三、终端产品
终端产品主要可分为专业和大众两个领域。专业领域中,包括高精度测量、GIS数据采集、车辆调度终端等;大众消费领域,主要有PND(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车载导航设备等。2014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销量突破3.88亿台。
2014年各导航定位终端产品销量百分比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便携式或专业导航终端领域中,军用市场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国内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相对分散。车载导航终端领域,前装市场产品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后装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低。相比之下,早在2007年日本新车装配率就已经达到79%,我国的车载导航终端仍处于发展前期,目前北斗车载终端中新车装配仅为15%。该市场后续增长空间非常广阔。
四、应用服务
1994年,美国完成GPS布局,系统进入运行状态。随后GPS不仅为军事带来了重大影响,在民用领域方面,也实现了全球盈利。中国自主研发北斗系统,不仅是要摆脱军事方面对GPS的依赖,也想通过北斗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获取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升级发展。
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1343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北斗应用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宜采用北斗兼容技术。随着卫星导航产业的高速发展,预计2020年,年产值将达40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40%以上。
近年来,我国北斗关键技术陆续获得突破,高水平北斗导航芯片实现国产化,全球首款北斗米级定位精度手机出厂等。随着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北斗系统开启了全球覆盖的新篇章。目前,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除军事用途外,还包括测绘、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电力、能源、精细农业等专业领域,以及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消费领域。室内外无缝定位也在积极发展中,联芯科技与联想集团合作,以TC-OFDM定位技术为基础,正在研发室内外定位互补技术,力争做到室内定位精度水平优于3米,垂直优于1米的效果。室内定位技术的成熟,将推动如物流、养老、医院、电力、机场等智慧工业与生活等应用服务的发展。
行业分析报告是企业和投资者掌握一个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观研天下多年来持续追踪研究数千个细分行业,是内领先的行业调研与分析报告撰写机构。
行业分析报告内容: | |
行业概况分析 | ·行业概况:行业定义、行业细分 ·行业特点:行业结构、经济周期、生命周期、产业链 |
行业环境分析 | ·外部环境:行业监管、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内部环境:技术工艺、投资情况 |
行业市场分析 | ·行业供需:行业产销、产能利用、消费者需求特点 ·行业市场:市场规模、价格走势、区域市场 |
企业竞争分析 | ·企业发展:经营模式、营销模式、销售渠道、重点企业 ·企业竞争:企业分布、竞争现状、市场集中度 |
企业战略分析 | ·企业战略:品牌战略、营销策略、竞争战略 ·投资战略:风险与应对策略、市场开拓战略 |
未来趋势分析 | ·行业趋势:市场发展趋势、盈利趋势、技术趋势 ·企业趋势:投资趋势、产品发展趋势 |
中国报告网是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旗下打造的行业专业分析报告网站平台,我们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事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我们的客户涵盖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华特迪士尼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上百家世界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内容可以应用于多种项目规划定制与专业报告引用,如项目投资计划、地区与企业发展战略、项目融资计划、地区产业规划、商业计划书、招商计划书、招股说明书等等。
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应用: | |
行业分析报告 应用 | 制订新项目投资计划· |
·制订新项目融资计划 | |
制订未来发展战略· | |
制订地区产业规划· | |
制订招商计划书· | |
制订招股说明书· | |
制订商业计划书· |
······